小鹏返港寻IPO,是“想家”还是圈钱?
我们无力改变市场,我们只能顺应市场。
2021年的港股资本市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哔哩哔哩、快手、汽车之家、百度等企业纷纷在今年赴港上市,港股市场一时间成为了中概股乐园,各家企业都来到这片热闹的沙滩上寻找资金。似乎是本着哪里有钱去哪里的原则,造车新势力也闻风而动,市场传出消息称已成功美股上市的蔚来、理想、小鹏今年均有返港上市的计划。
小鹏汽车率先行动赴港开启IPO之路,于6月30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小鹏汽车港股发行价定于每股165港元,较初期建议认购价格的每股180港元相比折让8.33%。据悉,小鹏汽车已获得足额认购。
相比新势力曾在美股市场遭遇市值腰斩的至暗时刻,如今重返港股上市的小鹏可谓是风生水起,在美股市场股价不断拉高之余,国内市场方面销量也在稳步提升,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已经稳居前三,从成功美股上市到重返港股IPO,归乡故里的小鹏为何还在募资?
交付量提升毛利率增加,小鹏为何着急返港募资
据36氪获悉,小鹏汽车2021年Q2交付量为17398辆,同比增长439%;6月交付6565辆,同比增长617%,创记录新高。交付量的迅速增长背后,离不开产能增加和品牌力变强的支撑,动辄几倍的增速数据客观程度上反映了小鹏企业实力的成长。
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处于飞速增长的当下,任何只拿今年数据与去年对比的分析方式都会显得有失偏颇,无论是小鹏还是理想或者蔚来,这些新势力企业的销量与股价都处于一种不太稳定的波动状态,企业的各方面都比较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故而,我们对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的企业分析要将数据切片尽量做薄,应以季度为单位,甚至以月为单位去寻找新势力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小鹏汽车2021年Q1数据来看,小鹏Q1营收为29.51亿,交付量为13340辆,毛利率转负为正达到11.2%;小鹏Q2交付量再次大幅增加,毛利率也在今年扭负为正,未来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但同期与蔚来和理想对比,小鹏的营收规模与毛利率两项数据在新势力三宝中处于垫底水平,蔚来Q1营收达到35.8亿,毛利率为19.5%,理想Q1营收为35.8亿,毛利率为16.9%。
小鹏作为在新能源造车赛道中,已经成功跑出来在美股上市的企业,大局未定的当下衡量企业实力不能只纵向的从自身数据去看,也应该与同期对手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小鹏当下增长有余,但与竞争对手相比表现稍显乏力,此次在新势力三宝中率先发力返港IPO寻求上市筹资的小鹏,或许就是本着笨鸟先飞早入林的原则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除此之外,由于中美关系相对较为复杂,美股上市的小鹏面临着资本市场外部环境困境,美国在去年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中提到,“对三年连续不遵守美国审计标准的外国公司将实行强制退市”,以华为此前的遭遇来看,任正非书桌上的那本《美国陷阱》中提到的“法律战”概念,或许也是小鹏采用双重主要方式返港上市,规避资本外部环境风险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回到小鹏汽车的自身问题来看,由于小鹏汽车的产品力优势主要体现于“智能自动”上,相比蔚来与理想明确的定位豪华级别,小鹏汽车的起售价格相对较低,蔚来与理想的起售价格均在30万+级别,而小鹏“G3”车型的起售价格则处在10万+水平,所以小鹏汽车当下对产品的市场定位主要是中端市场,与蔚来和理想的用户定位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短兵相接的贴身厮杀。
但小鹏10-20万的售价区间与新能源“大哥”特斯拉Model 3的20万+售价却又在中端市场狭路相逢,产品是直接竞争关系,这一点从小鹏Q1、Q2交付量的提升可以亏知一二。
特斯拉在2021年遭遇公关危机,产品安全质量问题频出,特斯拉售后处理态度不积极的回应,都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经历频繁降价后售价20万+的Model 3在隐性的产品鄙视链中位置下滑,对Model 3的销量增速放缓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小鹏汽车对标Model 3的小鹏P7车型,则在6月交付4730台,是P7发布以来的最高月交付量,P7的成功一是自身产品力、生产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特斯拉事件也使国内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国货新势力品牌身上,在同一价位区间的P7迎来了机会。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企业产品的迭代,特斯拉事件的影响范围会逐渐衰减,长期来看小鹏仍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继续发挥“智能自动”的定位优势,小鹏坚持的全栈自研开发路线在增强安全性和智能性优势之外,也肩负着巨额的投入资金,在造血能力还未能覆盖投入成本的当下,融资成了最优选择,小鹏为何返港上市也就不难解释了。
缺钱仍是造车企业的主旋律,小鹏也不例外
截止2021年3月31日,小鹏汽车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存款、短期投资和长期存款为共计人民币362亿元,与此次港股上市筹资在140亿港元左右的规模相比,短期内小鹏资金足以支撑经营发展,但对于新能源造车行业而言,企业规模处于扩张状态下资金仍是不够用的,蔚来、理想也都有返港上市的计划。
对于小鹏而言,虽然当下的经营战略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交付量上升,也有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但还没到可以懈怠的时候,除了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复杂外,小鹏在国内的销售市场竞争环境也在愈演愈烈。
传统燃油车企“大象转身”将至,福特野马纯电SUV“Mustang Mach-E”已经开启发售预定,售价也在20万+的中端区间,与小鹏的产品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吉利也有退出“极氪001”产品起售价格也在处于中端市场。传统车企逐渐适应新能源市场玩法规则的情况下,与新势力品牌在电动车型的差距会迅速拉近,不止小鹏,对于任何新势力品牌而言传统车企都是巨大的威胁与冲击。
这种情况下小鹏要在危机将至时,发展提升产品力的同时也要深耕销售渠道网络的建设,资金是解决这些问题必不可缺的要素,而延伸到具体的战略制定,小鹏需要资金地方主要有三点。
一是软件系统研发的投入成本,这一点主要围绕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个方向展开,前者母庸质疑已是当下衡量一家新能源品牌实力的标准之一,小鹏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上较为领先,全栈自研路线也兼顾了智能系统的演进,小鹏的自动驾驶优势在三家新势力品牌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新款车型的研发成本,小鹏目前量产在售车型只有两款,相比较特斯拉和蔚来产品线较为单薄,长期要在全新车型研发投入成本,短期也要对现有车型进行中期小改款。如计划在今年7月推出的G3I车型,以及消息陈计划在2022年推出的全新大型SUV车型,这些牵扯到研发设计成本和生产模具成本投入。
(这两点从小鹏汽车的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到,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研发开支分别占总收入的89.2%、29.5%及18.1%,分别为20.7亿元、17.26亿元、5.35亿元。)
三是销售渠道的建设,这一点主要解决的是如何触达用户的问题,小鹏汽车截止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销售网点达160家,服务网点达54家,覆盖69个城市,并计划在2021年将销售网点数量提升到300家,覆盖超过110个城市。目前在主要的一、二线城市热门商圈位置,可以发现蔚来、理想、小鹏的销售网点扎堆出现,数据显示品牌在设有销售网点的城市市场占有率显著高于未设立销售网点城市,销售渠道的建设投入将是新势力下一阶段的竞争重点之一。
(数据显示2019、2020上半年小鹏销售行政费用分别为12亿、8亿元,小鹏汽车销售行政费用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
前文所述小鹏汽车以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作为主要卖点,这两点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撑,在用户对自动驾驶服务的付费意识尚未完全觉醒的当下,小鹏短期内无法通过销售软件获得的营收回血,其他项的研发成本又需要资金投入,返港上市筹资或成小鹏的最优选项。
写在最后:
长线看本质,中线看趋势,短线看资金。一家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其本身的战略制定和所处市场;政策和风口则体现出一家企业中短时间内的走向趋势好坏;短期的发展策略制定需要翔实具体,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此次小鹏采取双重主要上市的方式返港寻求上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求资金的引入,在上市后小鹏可以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方式,拓宽二级市场的筹资范围,并且返港之后小鹏具有本土作战优势,吸引到的投资者可以实际感受到小鹏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活力,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信心推高股价,同时股价上升可以反向增加品牌力提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要迎来拐点的当下,率先返港上市的小鹏能否继续保持领跑位置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这场在马拉松比赛中,想跑到第一的前提是必须跑完全程,做时间的朋友才是价值投资的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