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希沃“教思荟”系列读物——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缩影
蒲公英教育智库与教育科技品牌希沃在深耕教育信息化这条路上做了一次迂回转弯,尤其是在教育科技日进千里的今天,双方选择联合出版一本垂直属性相当强、受众面窄的一本书——《教思荟:2020教育信息化前沿实践与观察》(以下简称《教思荟2020》)。这个策略无异于“为爱发电”,大体而言,书籍每一个单元的每一位作者都是教育教研的实践者,希沃是实践经验的收集者,《教思荟2020》则是承载一线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值得深研的倾诉者。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小缩影。
《教思荟:2020教育信息化前沿实践与观察》
希沃组编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做书首先是个情怀事件
希沃是一个教育科技品牌,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做书这个举动十分的情怀——联系近30位教育界泰斗、一线教师、专业教育工作者,邀请他们基于2020年度教育事件、教育信息化理论实践等主题撰稿、输出详实、可读、专业的文字,并与一众作者反复地监修稿件、调整表达、争取给读者呈现更实用、更值得珍藏的内容。这是个耗费精力而最终可能看不见成果、纯属为爱发电的过程,而这早在2017年——《教思荟1》筹备的时候,希沃应该就已经有所察觉。
2017年,《教思荟1》正式开启征稿,彼时希沃怀揣着为教育工作者赠送一份有温度的礼物的初心,遍寻全国,用大半年的时间搜集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故事、教学经验,制作出了第一本《教思荟》,取名为《教思荟1》,意指教师思想、力量、智慧的荟集之地。《教思荟1》荟萃了教育先行者们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故事、思考、教学经验,但在彼时更多的是教育人的一些不成体系、通俗的案例故事,其中的观点性内容在教育人故事中隐隐呈现、但并不凝练。
《教思荟1》
2019年,《教思荟2》出品。相较于《教思荟1》单纯的教育人故事,《教思荟2》在内容规划上做出了改进:规划了成长故事、实践理论、名校案例以及教育信息化相关大赛记录。然而,荟萃了众多教育人思考的《教思荟2》在当时也仅作为礼品、作为可收藏的读本,仅此而已。
《教思荟2》
直至《教思荟:2020教育信息化前沿观察与实践》的出品,“礼赠”这个属性才被推翻——希沃选择了与蒲公英教育智库联合出品,并拿下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书号。至此,“教思荟”这个IP不再只是一份礼品,而是真正意义上一本被认可的、值得出版发行的书籍。
书的设计暗含玄机
《教思荟2020》的第一层玄机,是它的书封设计。《教思荟2020》的主封面视觉选用了2组元素:箭头与叶脉。箭头作为信息化、数字化的代表符号,叶脉则作为阅读积累的代表符号,内含叶脉的箭头含义为去往教育的未来,也代表着教育信息化先锋、前沿。在这组意象符号之下,书的翻阅过程就是树叶到树木的生长过程,从封面叶子箭头成长为封底枝繁叶茂的树,是读者对这本书的阅读收获与体验落点,也寓意着教育的希望、成果与未来。这与《教思荟2020》的内容相互映衬,也是书封设计者对《教思荟2020》深入了解后的美好表达。
《教思荟:2020教育信息化前沿实践与观察》书封
《教思荟:2020教育信息化前沿实践与观察》书签
《教思荟2020》的第二层玄机,是它的作者构成。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李克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教授,湖南湘潭教育学院毛方吉老师……相较于《教思荟1》与《教思荟2》,《教思荟2020》书籍的稿件作者收录范围有了很大的变化:大中小学不同学科教师、五湖四海教育管理者、教育专家、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拘学科、不苛学段。在《教思荟2020》一书中,读者可以阅见小学教师的灵动课堂实践,也可以阅读高校教授的深度观点。
《教思荟2020》的第三层玄机,是它的内容构成。“裸课”、教育均衡、教师成长、线下OMO转型、未来学校、STEAM教育等2020年的热门教育话题均可在书中找到相关专家的观点或案例。信息化教学教研干货、信息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年度教育话题深度解析、年度名校案例、教育人成长故事……五组内容共同构成《教思荟2020》的“骨骼”与“血脉”。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不同学科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观点与实践、也可以看到获奖名校背后教师们的投入与巧思、更可以看到专家学者对当下以及未来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据了解,希沃深耕教育信息化多年,为教师成长、教学环境数字化升级做了许多实践,诸如希沃杏坛计划、希沃公益行等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希沃联合多位教育领域的专家、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借助专家思维、一线实践经验“做书”的这个行为合情合理。从这本书的内容也可以看出,面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人在应对教育信息化挑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相对普适性的经验、策略,这种策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有被复制、参考、引用的价值。日前,《教思荟2020》一书已在蒲公英教育智库微信商城上架,微信搜索【蒲公英时光】可查询书籍上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