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智库与华为共话新基建,真正“实干”需要分几步?
新基建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面战略转型的新支点、新引擎。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特征极其鲜明,既有基础支撑作用,也有全局协同影响,还有引领带动作用。9月23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华为公司联合主办的“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与会嘉宾们围绕新基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等进行交流,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
现场,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发表《厚积薄发,实干新基建》主题演讲,他提出,“新基建实干是关键”,实干新基建就是要以投入的确定性垒砌一个确定的未来,并以华为的新基建实践为例,分享了实干新基建的四大步。
以人为本地打造全场景智慧城市。至强、极简、智能的联接技术,与强大的多样性算力历史性的汇聚到一起,结合丰富的应用生态,渗透到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智慧治理、智慧服务、智慧产业的“全场景智慧”成为可能:城市告别拥堵,河道中的每一块垃圾都能被监测;企业将能够借助智能的手段,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产业的智能升级;公共服务也将从单一服务模式走向差异化服务模式,从固定地点服务走向随时随地的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例如,华为助力深圳打造鹏城智能体,就在助力推动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品质化。
联合创新,加速传统行业智能升级。鲁勇指出,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的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一旦稳步深入,就会进入降本增效的良性飞轮。例如,华为携手华菱湘钢打造5G智慧钢铁智能工厂,实现高危岗位无人化;一汽集团数字化转型驱动管理创新,树立了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标杆;深圳机场携手华为带来“智慧机场”,不仅实现“旅客出行一张脸”,同时也进一步实现航班运行全程智能化;在能源行业,AI助力石油勘探、5G智能煤矿、国家电力物联网等,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使传统行业因智慧而展现新的活力。
发挥技术聚裂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今天,单一技术释放的能量已经不能最大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技术融合已经成为新常态。这其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5G+云+AI”的技术融合聚变所展现的商业裂变效应。比如,华为携手中国商飞打造的“5G+智慧工厂”,就是对技术聚裂效应的最好诠释:工业相机可对自动铺带过程进行拍摄,将拼缝和多余物图像通过5G快速传输到云平台,依托高性能服务和识别算法,对拼缝宽度和多余物情况进行快速精确分析;实现在线快速检测,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单个机翼壁板零件检测时间由2天变成实时在线检测,从根本上消除漏检的可能性,整体效率提升80%,减少物料浪费90%。
夯实根基,发展联接与计算产业,让新基建枝繁叶茂。基础创新的深度决定产业发展的高度,鲁勇再次强调,新基建的核心在“基”, 只有做深基础创新、做厚基础设施,发展联接与计算产业,才能为新经济注入澎湃动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基建是一个浩瀚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融合性更强,参与主体更多,领域更复杂,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华为的实干新基建的四步走,无疑为各方加速新基建提供了极佳的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