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现有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技术,突破发展瓶颈已成当下商业领域的新转折点。近期,微信支付策划了“88智慧Talk”,邀请多位来自各行业的“智慧大脑”,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输出智慧观点,并为各行业带来未来商业的启发。

扩宽空间领域,开辟全新商业战场

如今商业竞争异常激烈,在“狼多肉少”的市场中扩宽自有品牌阵地愈发艰难。扩宽商业领域首要完成准确定位目标人群,洞察市场走向,把握“一带一路”新机遇。著名媒体人、时事评论者石述思认为,“未来三大市场,第一就是农村,第二就是新兴的 90 后市场,第三,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目前远远超过了国际老年化标准。从整个商业发展移动支付的角度,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在三大人群之外,前央视主持人,现任找钢网首席战略官、高级副总裁郎永淳表示,在产业层面,企业服务、企业市场可能是在C端市场的下一个重要机会。“虽然 B 端相比 C 端数量少得多,但在交易的过程中,数据的沉淀和分析,整个数据的流转等,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商业公司也需要做信用评价的平台。”

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院教授杨东进一步指出,在中国之外,移动支付工具也应该快速进军东南亚、印度等地的“一带一路”国家。走出中国,是我们抢占全球移动支付,以及数字经济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借力数据撬动商业价值 引领产业新升级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科技的兴起和落地,各行各业也加速了与科技融合的浪潮,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产业升级的核心仍是数据以及数据的应用。

在中央财经大学的法学院教授黄震看来,大数据下的商业推荐比商家更懂消费者。 “移动支付不仅完成了现金转移,还积累了行为数据”,黄震表示:“移动互联网跟各种场景结合,应用到更多的产业,提供了基础,这是支付+”。

大数据让身份数字化,行为数据也有价值。杨东谈到:“移动支付是一个数据流量入口,移动支付产生的消费,交易的数据,这个数据是最有价值的。”

大数据能重构人和商业,以及商业体之间关系,郎永淳则表示,“大数据分析,包括 AI 的筛重等等技术的演进,使我们在 C 端有了更多信用评价体系可建立,不仅仅是银行,还有更多第三方的支付平台的一系列的信用评价的数据可以相互的来串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更立体的数据的模型。” 而在黄震看来,移动互联网解决了信息流动,结合区块链,就能保证这些海量数据的真实,这是新型商业关系的基础。

积极推进政策制定 应对科技高速步伐

除了要用好技术,对企业来讲,还需要读懂大环境的政策风向。作为企业主,要积极地参与软法的制定。中央银行前科技司司长陈静在现场表示,国家对移动支付及其生态的发展非常支持,越来越规范化。“从移动支付,比如人民银行,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牌照,这方面是支持的,同时也是逐渐的规范化管理,两年要重申一次,做的不好牌子会被吊销。”

黄震则认为,今后,更灵活快速的“软法”的作用可能更加凸显。“立法部门来立的是硬法,不具备强制执行力的机构,比如说行业协会制定的规范、标准、公约、指引等软法,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构建“数字+全局+生态”思维,做好连接者角色推动商业浪潮

有了市场、服务、产品、技术和政策上的新思路,石述思认为,观念也很重要,适合新科技趋势发展的“三观”应该是:数字化思维、全球化思维,以及生态思维。石述思认为,“始终不渝的努力,这是一脉相承的,叫中国精神。如果这种精神跟先进的技术、全球化的视野结合,我们将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对这点有信心。”

作为连接消费者、品牌和服务商的数字化助手,微信发起了 “2019年度智慧成果展”,联动企业商户、服务商、小微群体、权威媒体、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权威媒体等智慧生态的共创者,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年度智慧案例。

微信支付团队表示,期待与更多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搭建起一个可以让共创成员共享、交流的平台,助力社会、民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深度转型,把新技术、新能力、新应用实实在在地落到具体生活场景中,努力为用户提升服务体验,共享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