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Echo遭谷歌Home反超 智能音箱的未来在哪里?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亚马逊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亚马逊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528.8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净利润为25.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6%。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财报仍未披露亚马逊Echo系列智能音箱的销售状况,但Echo与Alexa占据的篇幅却越来越大。整个财报一共有36处提及了Echo和Alexa,仅次于AWS的50处,远超Kindle、Fire系列产品。
Echo与Alexa已成为亚马逊最为重视的业务之一。
亚马逊CEO贝索斯在财报中表示,亚马逊希望客户能够在任何地方使用Alexa。贝索斯透露,目前已有超过150个国家的数万名开发人员正在使用Alexa语音服务开发新设备,在过去的一年中,支持Alexa的设备的数量增加了两倍多。
然而,亚马逊Echo最近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Canalys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亚马逊共售出250万台Echo智能音箱,市场占有率仅为27.7%,同比下滑了51.9%。而谷歌则售出了320万台Google Home智能音箱,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6.2%,成为智能音箱领域的新龙头。此外,来自中国的阿里和小米占据了第三、第四的位置,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8%和7%。
尽管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但得益于其先发优势,亚马逊Echo仍然是美国家庭中最为常见的智能音箱。Voicebot和Google今年5月对1200多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亚马逊Echo在美国家庭中的占有率仍然高达61.9%,而谷歌Home的占有率则为26.9%。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才正式发售的苹果HomePod在本轮调查中也占据了4.1%的份额,成绩颇为亮眼。
目前来看,市场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厂商之间激烈的价格战。
低廉的价格是智能音箱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分析认为,谷歌市场份额的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Google Home Mini低廉的促销价格。目前,谷歌和亚马逊的入门款智能音箱售价仅为49美元,日常的促销价格更低至29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廉价的入门款智能音箱体验并不差。在核心功能上,最低配的普及款与最高配版本相差不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音质优劣、连接性好坏(例如是否支持ZigBee标准)以及是否具有额外的屏幕。
此外,入门款智能音箱还是厂商布局智能家居系统的触角,低廉的价格使得用户可以大量部署以覆盖室内的大多数地方。
除了谷歌和亚马逊,中国厂商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阿里和小米分别占据了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排行的第三、四名。
需要指出的是,受到语言因素以及国内监管环境的影响,国外主流的智能音箱产品目前大多尚未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国内厂商的产品也鲜有打入国外市场的案例。短期来看,智能音箱市场将被分为国内、国外两个相互独立的战区。
和国外市场类似,价格战同样是国内智能音箱厂商竞争的主要手段。去年双十一期间,阿里旗下的天猫精灵与京东旗下的叮咚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原价499的天猫精灵X1的促销价格低至99元,不足原价的五分之一;定位更低的叮咚TOP(类似Echo Dot的入门款智能音箱)促销价格更低至49元。
除了比拼价格,国内厂商对智能音箱的定位也不尽相同。阿里与京东的智能音箱主打在线音乐与购物服务;小米延续米家在智能家居产上的优势,将小爱同学打造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喜马拉雅则主打早期教育与音频内容。
目前来看,智能音箱市场的混战仍将持续。亚马逊优势明显,但谷歌正在加速赶上。国内厂商同样在快步前进,但在发展的路线上却存在分歧。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语音开放平台与语音芯片厂商的联盟正在成型。此前,百度的DuerOS分别与高通、联发科达成合作;联发科的智能语音芯片也被天猫精灵、Echo与Google Home等主流厂商采用。对于智能音箱领域的创业者与有意集成语音功能的家电厂商而言,“交钥匙”的诱惑与失去语音入口控制权的恐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