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燃爆创投圈的区块链 2018年仍然不会步入元年!
纵然有多路资本介入区块链领域,有国内的BAT、360、网易等大公司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有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宣布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原有业务进行改革。
但2018年,区块链仍旧不会那么轻而易举走入所谓元年。
为什么呢?
从技术层面看:
区块链还处在探索阶段,自身仍存在缺陷。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区块链具备诸多优点。有专业人士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篡改等特性,有望颠覆金融行业。根据西班牙最大银行桑坦的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银行内部都是用区块链技术,大概每年能省下200亿美元的成本。而事实上,目前区块链技术也正在多个领域被复制,比如物联网、公益慈善、供应链等。
但不得不说,这个不可篡改、撤销的特点既是其优点也是缺点。比如,如果转账地址填错,会直接造成永久损失且无法撤销;如果丢失密钥也一样会造成永久损失无法挽回等。且该特性也很有可能违反监管法规。
此外,区块链在跨链技术上也有一定障碍。有业内人士提到,目前区块链的发展更多是一个“孤岛路线”,各个链上价值无法相互交换,且目前还没有成熟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适用于多个领域,但作为一项新技术,仍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尚待实质性突破。一旦使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区块链领域专业人士就给出提示称,在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的时候,要特别警惕炒币之风卷土重来。
从性能层面看:
区块链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特点,就是其数据的公开透明。
乍看这一特点,似乎可以防止数据造假,数据会更真实、更安全。但试想,在区块链的公有链上,等于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份完整账本,并且由于区块链计算余额、验证交易有效性等等都需要追溯每一笔账,这对于用户而言几乎没有隐私可言。
且正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份完整账本,那么随着时间推进,交易数据超大的时候,性能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索引)来缓解性能问题,但问题还是明显存在的。所以就目前来看,区块链并不能完全满足很多高频场景应用。
也就说,目前盲目参与区块链技术,对于各行业而言很可能效果不佳。当然,广为诟病也并非区块链技术的本意。
市场层面看:
想发展新技术不是坏事儿,但不得不说,本应该与区块链互相成全的ICO,如今算是把区块链坑惨了。
“与IPO不同,ICO相当于把IPO经过证监会等机构的层层审核省略掉,让公众可以自行发起的融资。但就是因为没有这些审核过程,项目代币能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不好说,能不能兑换相应的资产也不好说。”安芙兰资本管理合伙人谈文舒在接受创头条采访时如是说。
所以目前在VC、PE市场上融不到钱的项目,才会去做ICO。因为并不一定必须是区块链项目才能ICO,通常项目方只有一份白皮书,一部分资产能够数字化,就可以轻松发起融资。
且根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有技术含量的ICO项目凤毛麟角,连一半都不到。一些强行蹭热度的项目,还会提供没数据、没引用、没模型的“三无”白皮书,可以说十分敷衍。有相当一部分ICO项目在筹集完资金后就再也没有动静,甚至官网都无法访问,有跑路嫌疑,甚至有些项目起初就有非法集资嫌疑。
这也正是2017年9月份,监管部门对ICO进行“大斩杀”的主要原因。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还是有一大部分人将区块链、ICO和比特币概念混淆,这也就是为什么监管部门出手会使用一刀切的办法,也是为什么ICO这个原本应该与区块链互相成全的融资方式,最终将区块链也坑的人人喊打。
总结
总的来说,放在今天看,区块链技术虽然极具潜力,但也确实不够成熟。
监管部门也在一边加大监管力度,一边关注其发展。
有资料显示,2016年底,“区块链”首度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17年,国务院在发布的4个文件中也提及了区块链。年底,广州出台“区块链10条”。
或许真如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所言,“区块链是一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伟大技术革命。”但新技术总归要经历漫长的探索之路。起码炒币和别有用心的ICO绝对无法成全区块链的健康发展。在技术本身没有突破之前,元年还很远。